新聞動態
/ News
東莞皓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
聯系人:王先生
聯系電話:136-2004-2093
公司座機:0769-83000283
公司傳真:0769-83000283
地 址: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浮竹山村民康一巷
人生重要一次高考,你準備好了嗎?
目錄:行業新聞點擊率:發布時間:2018-05-30 08:35:36
再過兩個月又是高考了,剛過去的模擬考中出來的分數,讓很多考生和家長既著急又迷惘。
“考這么差,還有機會考上理想的大學嗎?”
“考得還可以,高考會不會發揮失常?”
……
我收到過許多高考學生的來信,講述他們對未來一年的種種擔憂、種種困惑。
于是我整理了我高三1年的經歷,還有我所了解的一些故事,希望通過對這些故事的心理分析,能對高三畢業班的學生有所啟迪。
在文章正式開始之時,我要先強調一句話:
高三一年的時間,足以創造奇跡!
下面是我在高中最后一年多的成績單,中間有一些小奇跡,也有一些挫折。
結合這個成績單,后面我就當時的心態調整做一些詳細的心理分析。
看完你會發現里面的4個心理分析,不僅高考如此,工作升職、生活中建立自信的過程也是這樣的。
#成績單#
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
全班第29名
高三的升學考試
全班第11名,化學全年級第1名
高三的畢業考試(離高考三個月)
全班第19名
高三最后一次模擬考試(離高考19天)
全班 第1名 (這是我高中三年頭一次進入全班前10名);
高考,仍然全班第1名。
1
先突破一點,改變預言
高二下學期的期中考試,我考了全班第29名。
按照這個成績,連一般本科都考不上,心里一下子著急起來,怕辜負父母的期望,所以發誓要努力學習。
當時,我決心先把我最差的化學學好。
我下力氣重新自學化學,力求不放過一個知識點,同時也買了一本很棒的題集,里面對化學知識和化學題的解釋又有趣又漂亮。
我學得非常投入,完全沒想過能收到什么效果。
但效果完全出乎我意料:期末考試,即高三升學考試,我的化學成績考了全年級第1名??偝煽兪侨嗟?1名。
化學成績全年級第1從心理上給了我極大的震撼。
我做夢也沒想到,只付出兩個多月的努力就可以在一個很怵的科目上取得年級第1。
以前,整個高二期間,我的化學和物理經???0多分(總分100),最初甚至因為這種成績還想過調到文科班去。
高一時,我也取得過全班第11名的成績,那是我以前最好的成績。
因為這種成績,再參考學校的歷屆成績,我給自己的定位是:
發揮正常的話可以考上一所好本科;
發揮好的話有望考一所普通重點大學;
發揮超常的話,說不定能考上吉林大學、天津大學這樣的好重點。
那時,吉大和天大是我最大的夢想了。
但是,化學年級第1這個成績突破了我的想象空間。
一個我本來如此害怕的科目,居然可以通過兩個月努力就成為全年級第1。
那么,如果其他科目也發生這種變化呢,是不是,我就可以……可以夢想一下清華、北大和復旦?
一想到這兒,我的手會興奮得發抖。
當然,我仍然認為這是一種幻想,因為高三只有一年時間,而我沒有一個優勢科目——除了剛發現的化學。但化學,這是不是一個肥皂泡呢?我心里仍充滿懷疑。
但是,不管怎么說,這個成績改變了我對自己的預期,讓我偶爾也免不了會做一下名校夢。
“這是夢,只是夢”
我常這樣對自己說。
“但想象一下又怕什么呢?”
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:自我實現的預言。
意思是,如果相信自己行,你最后就能行;
如果懷疑自己不行,你就會退步。
高三升學考試的化學成績,就讓我改變了自己的預言。
以前,我的最好成績也是全班第11名,但各科成績平均,沒有一個優勢科目。
我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,我是一般好的學生,那些優秀學生,一定有很多地方比我強,是我難以超越的。
我和班里的所有成績優秀的男同學關系都不錯,在他們面前,我一直有一種自動思維:他們比我強。
但這次的化學成績改變了我的自動思維。我發現,我可以比他們更強!
按照“自我實現的預言”的理論,這種信念,就相當于改變了我的預言。
以前,我預言自己不如優秀學生,結果這個預言實現了;
現在我預言自己會比他們強,而接下來,我這個預言開始不斷實現。
這樣的例子很多。我的同桌,高一上學期成績一直和我相當。
有一次,他生了病,在家養了一個月。等病好返校后,離期末考試只有一個星期了。
他豁出去了,結果考試心態出奇的好,在期末考試中居然進入了全班前5名。
這次經歷改變了他的預言,他以前以為自己就是11名~15名,但從此,他的預言定位到了前5名。結果,以后兩年半里,他的成績從沒有掉下過前5名。
前年冬天,我一個朋友的表弟對高考失去了信心。
他是復讀生,第一次高考因為發揮失常,他不愿讀本科,于是選擇了復讀。
但高三第一個學期的歷次考試中,他的成績非常不穩定,忽上忽下。他心中忐忑不安,擔心自己重蹈覆轍。
我向他講了“自我實現的預言”這個概念,告訴他
“要相信你的最好成績,因為那是你抵達過的境界。如果你相信它,那么你一定會重新抵達那里。”
這句話對他震動很大,他重新拾回自信,成績逐步穩定下來,即便偶爾一次發揮失常,他也不再在乎,因為他知道
“如果你在乎這次失常,就是相信了它。它會成為你消極的預言,讓你重演”。
最后,他在高考中正常發揮,被南京大學錄取。
這里強調一點,預言要有基礎。
譬如,沒有那次化學成績,我很難做“北大夢”;
沒有那次全班前5名,我的同桌也不會有那樣的預言;
朋友的表弟沒有以前的成績,他也很難相信“南大夢”的預言。
簡單說來就是,如果你抵達過某種境界,再做這樣的預言,你自己就容易相信。
我在化學成績上取得了年級第1,由此開始憧憬其他科目也去爭取類似的成績。
這種憧憬,是扎實的。
2
由點到面,逐步突破
進入高三后,我將物理當成了第二個突破口。
兩個多月后,在高三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,我的物理成績也取得飛躍,基本考了滿分,那是我高一以來的物理最高分。
同時,化學成績仍然在年級名列前茅,證明我高三升學考試中的成績并非曇花一現。
到了高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,最令我欣慰的是,數學成績也有了巨大進步。
其實,我最怵的還是數學,因為高一就沒打好底子。
我的同桌數學成績在班中最強,他建議我從高一數學開始掃漏洞,力求不放過一個難點和疑點。
其實,我在化學和物理中都是這么做的,并且,在攻堅化學和物理時,我一直將數學當作第二重點,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。
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后,我的掃漏洞工作終于宣告結束,在高三下學期的第一次模擬考試中,我的數理化成績都在班中名列前茅。
雖然這次考試只得了全班第19名,但因為是整個高中三年數理化成績首次都名列前茅,我還是有很大的成就感。
畢竟,這證明我在這三科上下的苦功是行之有效的。
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觀點:整體大于局部之合。
將這個概念引申到高三上,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戰略觀念:
要將高三一年視為一個整體來對待,不要為局部的得失而過于得意或苦惱。
對我自己來講,在高三半年多的時間里,我的最好成績其實仍然是高三升學考試那次的全班第11名。那也是唯一的一次,我有一科考了全年級第1。
如果拘泥于局部觀,我應該懊惱才對,因為我的成績一直是不升反降。
但是,我幾乎從未因此苦惱過,因為我將高三一年視為了一個整體,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最后的結果。
至于中間的成績,進步了,可以欣喜,證明自己提高了;倒退了,也可以欣喜,因為得到了經驗和教訓。
進步也罷,經驗教訓也罷,對最后的結果都有益。
我從不執著于一次成績的得失,因為我堅信:
努力,總不會錯!
我相信,只要努力,就會進步,就會提高。
一時的成績升降,都有偶然,而努力必然有收獲,這是必然。
并且,我在化學上努力,化學成績就提高了;
我在物理上努力,物理成績也提高了;
我在數學上打持久戰,成績也提高了。
這也證明了我的信念——努力,總不會錯!
3
會學習,還要會考試
數理化都提高后,我將英語當成重點突破對象,向每個英語好的同學認真請教學英語的方法。
有兩個同學給了我很重要的建議,結果英語的感覺也越來越好。
但緊接著,我遭到了高中三年來最大的一次打擊:高三下學期的第二次模擬考試中,我仍然考了全班第19名。而且,除了化學,其他各科都沒有考好。
為什么會這樣沒道理呢?
在離高考僅三個月的時候,這個打擊很重。
我非常郁悶,于是一個人到學校附近的鐵路旁散步。我重新估量了一下形勢,最后斷定:我沒有發揮好。
我做數理化難題的功力,全班只有同桌能比,所以數學和物理的成績沒有反映出我的真正水平。
語文,我讀的文學類書籍、看的文學類雜志,全班任何人都沒法和我比,而且高中所有要求背的課文、詩歌,我全背過了。
還有政治,我幾乎整本書都背過了,考試卻沒及格……實在是沒有道理?。。。?/span>
但是,為什么會這樣沒道理呢?
為什么我的知識水平很高,卻考得那么差呢……
正在思考的時候,一列火車轟隆隆地從我旁邊飛速駛過。
因為思考得太專心了,我一開始沒聽到它過來的聲音,于是嚇了一大跳。
凝視它的時候,我忽然電閃雷鳴地頓悟到:火車質量再好,也只有在火車軌道上才能跑得快,在公路上,它就跑不動;
你知識掌握得再好,也只有走上考試軌道才能取得好成績,上不了這個軌道,你知識掌握再好也拿不到好成績。
暫停學習,鉆研考試辦法
這個頓悟來得太及時了。
接下來,我果斷地決定,除了英語,其他所有科目都停止繼續重復學習。
我相信,除了英語,其他科目的知識我都掌握得非常好了。
接下來,我首先要專心思考,怎么能在每一科上“走上考試軌道”。
那時,我每天都寫日記,內容幾乎全是思考怎么考試,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自己做模擬題進行檢驗,一旦覺得不對就立即改變。
好像差不多用了兩個星期,我就對每個科目怎么考試都有了很多體會,接下來就是按照這些體會,把每個科目的知識點梳理一遍。
這種工作的效果遠遠出乎了我的預料。
在離高考還有19天的第三次模擬考試中,我的語文、政治和生物都考了全年級第一名,總成績列全班第一!
這是我高中三年第一次進入全班前10名。
高考時,我仍考了全班第一,這證明“考試軌道論”和后來的考試方法經起了考驗。
不過,作為考試上的“暴發戶”,我的成績并不能讓我進入我選擇的生物化學系或無線電電子系,最后,我被撥到了心理學系。
這是一次命運的安排,我只讀了一個月的心理學書籍,就喜歡上它,認定這正是我喜歡的專業。
這個“考試軌道論”的頓悟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這個事例表明了挫折的價值。
心理學認為,經歷的多樣性比經歷的單一性更好。
順利會幫助一個人形成一個方向的思維,挫折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另一個方向的思維。
如果總是一帆風順,那么一個人的思維就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,對事情的考慮容易片面;
如果一個人總是遭受挫折,那么這個人的思維也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。
最好的經歷就是,既順利過也遭受過挫折,這樣的經歷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多向度思維。
所以,在智商、情商之后,心理學家又提出了挫折商。
所謂挫折商,就是一個人在應對挫折時形成的一些良性的應對方式,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養一個人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,也可培養一個人的多向度思維,讓一個人考慮事情更全面。
在北京大學讀大二的時候,一天夜里,我忽然從睡夢中驚醒,發現同宿舍的同學都擠在窗戶前向外看。
外面,一個全身赤裸的男同學邊跑邊喊“我是北大的,我是北大的”。
顯然,他瘋了。
后來知道,這是我們樓下數學系的一個同學,上大學前一直在學校里是成績最好的,但上了北大后,發現自己只能考中等程度的成績。
他無法接受,越來越自卑。
在這種心態之下,他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學習,結果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有一門數學課沒及格。
于是,他一下子徹底崩潰了。
因為過于一帆風順,這個同學的挫折商太低了,這導致他無法承受新的挫折。
所以,要珍惜一些學習上的挫折。
要知道,一些考試挫折不僅是暴露了我們學習上的弱點,讓我們查漏補缺,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挫折商,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財富。
對我來講,這次挫折直接讓我形成了“考試軌道論”,讓我在高考中受益。
從長遠來說,我后來又發明了多種“軌道論”,它成了我認識世界的一把鑰匙。
無疑,這次挫折大大提高了我的挫折商。
4
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
“考試軌道論”的頓悟很重要,但怎樣才能跑上考試軌道呢?
我當時想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試方法,幾乎每一科都找到了幾個。
不過,最重要的是,我有了一個全新的看待考試的角度: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。
這個頓悟源自對政治的思考。
我是1992年的考生,那幾年的考生都知道,政治的多項選擇題不是考你的知識點,而是像故意難為你,就算把政治書背得滾瓜爛熟,也不知道怎么做多項選擇題,錯一半甚至更多的選擇題是非常正常的。
怎么解決這個問題?
為什么題目出得這么變態?
考官為什么這么出題……
最后,我腦子里忽然間跳出一個意識——
“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考試,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”。
這個意識的形成很重要。
以前,我和其他同學一樣,總是抱怨政治考試“變態”、“沒法理解”、“有毛病”等等。
之所以這樣抱怨,是因為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上,將考官視為敵人,視為神秘的、不可理解的、但又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。
但如果換位思考,站到考官的角度上去思考“他們是怎么想的”、“他們為什么這樣出題”,那么,敵對的心態就會消失,考官也就不再神秘地高高在上。
如果我是出題人……
形成這個意識后,我重新站在考官的角度上梳理了一下政治課本。
每到一個知識點,我都思考一下,如果我是出題人,我會怎么考這個知識點。
再就是論述題,我也產生了新想法。政治老師指導(估計當時的政治老師都會這樣教育學生)說,在做論述題時,要盡可能多寫,多涵蓋知識點。
但我一站在考官角度上,就想到,哪個考官愿意讀這種答案?
我斷定老師教的是一種低級的考試技巧,針對的是那些沒有掌握好知識的學生。
而更高級的考試技巧是——用清晰的邏輯結構、簡練的語言把論述題的答案寫成一篇篇小作文,讓考官讀起來感到舒服。
當時,我甚至都達到一種“變態”的境界,能夠感受到出題人是嚴格還是寬松,從而決定在做選擇題時標準嚴格些還是寬松點。
這兩個考試方法的效果只能用可怕來形容。
二模我政治只考了50多分(滿分100),三??剂?3分,是全年級第1名,提高了近30分,高考仍考了80分,列全年級第2。
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了“來訪者中心療法”。
他認為,心理醫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得再好,如果他不能站到來訪者的角度上,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,感他所感,想他所想,治療很難有好效果。
把這個概念放到高考中,就可以明白:
如果學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考試,就很難理解考試的規律。并且,如果不進行這種換位思考,學生就很容易和考官較勁。
譬如,一個學生可能會想,我的字寫得雖然亂了點,但總能看得清楚,閱卷的老師會理解我的。
但如果他站在閱卷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,立即會明白,看到一個亂糟糟的卷面,肯定會不愉快,而看到整潔的卷面,心情立即會不一樣。
這樣一想,你就會真正明白整潔卷面的價值。
形成“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”這個意識后,我又重新反思了每一科的考試方法,當時的小頓悟相當多,也找到了許多考試方法。
不過,我是1992年參加的高考,現在26年過去了,已記不得太多了。
記住也沒什么價值了,畢竟現在的考試,應該會與那個時候有很大不同,生搬硬套肯定是吃虧的。但是,換位思考和“考試軌道論”肯定依然有特殊價值。
最后,我想向畢業班的學生和家長說一句,能上北大、清華等名校固然好,上不了也沒所謂。
我的同班同學中,只有我一人考上北大,但很多人現在遠比我成功,比我活得更好。
真空泵維修|阿爾卡特真空泵維修|貝克真空泵維修|里其樂真空泵維修|萊寶真空泵維修|普旭真空泵維修|愛德華真空泵維修|真空泵上門維修|油霧分離器|排氣過濾器|排氣口冒煙|真空泵濾心
如果說,對高三要有一個整體觀,不要拘泥于一次考試的得失。
那么,我們對人生也應該有一個整體觀。即便在高考中遭受了什么挫折,我們都要永遠努力,永遠向前進。
這樣的話,高考中的成敗得失放到整個人生中,就顯得并不是那么重要。
上一篇:怎么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?
下一篇:如何看待人才的隱性價值?